稻米文学 > 青春校园 >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> The end
    第157章


    1991年8月, 宋知南、李群英和李成章一起下了飞机。


    她们刚从美帝回来,宋知南去做学术交流, 李群应则是带着李成章去探亲和拓展业务。


    现在的李群英已经成了李总,编辑的工作她已经辞了,她和洪环宇,也就是帮宋知南出书的那个编辑,合伙成立了英群宇宙集团公司,旗下包括影视传媒、出版发行、作家经纪等业务。


    两人的事业心极强,李群英擅长拓展业务,洪环宇擅长包装宣传作者,两人配合得极好。两人业务娴熟,又很有契约精神,在业内口碑极好, 公司业务蒸蒸日上。


    李成章现在已经12岁了, 身高已经窜到了1米66, 是个大女孩了,在公众场合, 宋知南都叫她的大名。


    李成章精力旺盛, 力气也大,背上背着书包,手里拉着行李箱跑得飞快。


    李群英喊道:“成章你别跑那么快。”


    李成章应了一声,赶紧放慢脚步等着两人。


    李群英叹道:“我感觉我老了,坐个飞机腰酸背疼的。”


    宋知南笑道:“老什么老?你这个年纪正是奋斗的年纪。”


    李群英无奈地说:“你这个人呀,到你嘴里,什么年纪都是奋斗的年纪。我妈那个年纪也是奋斗的年纪。”


    李群英的爸前几年去世了, 这对黄桂枝的打击很大,再加上她年纪也大了, 整个人暮气沉沉的,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。


    宋知南一看这哪行啊,赶紧去鼓励一番,现在她天天跟着宋冬宝在别墅区种菜种花。


    嗯,宋知南现在住上别墅了,跟李群英牛抗美是邻居,她们一起在明玉山庄买了独栋别墅。


    宋知夏也跟风买了一套,一有空闲就带着女儿宋如锦来住上一阵。


    宋知南回到家时,宋知夏正跟宋冬宝一起打扫房间,准备午餐。


    宋家的院子很大,此时又正值盛夏,树木葱茏,瓜果长势喜人。


    3岁的宋如锦一看小姨回来了,飞奔出来迎接:“小姨。”


    宋知南弯腰抱起宋如锦,“哎哟,又变沉了,你吃饭挺努力呀。”


    宋知夏宋冬宝还有黄桂枝听到声音都出来迎接。


    黄桂枝拉着李成章左看看右看看,最后得出结论:“怎么回事?不都说美帝比咱们国家富吗?怎么去一趟还瘦了?”


    李成章说:“他们的饭我吃不习惯,跟奶奶做的饭差远了。”


    黄桂枝得意地笑了起来。


    宋知夏接过女儿说:“你刚下飞机多累呀,别抱她了,赶紧收拾一下准备吃饭。”


    “行,我确实累了。”


    宋知南吃过午饭,洗了个澡,吹干头发,回房间补觉去了。


    一觉醒来,天都黑了。


    她洗漱一下,坐下吃晚饭。宋知夏送她一套红色内衣内裤,“今年是你的本命年,容易招小人,你穿这个能避小人。”


    宋知南接了过来,今年是她的第三个本命年,她已经36岁了。她很满意,活到这个年纪,她已经在年龄上赢了王勃李贺等一大帮人。


    岁月不止赠予她年龄,还赠予她智慧和悟性。


    她如今是越活越自洽,身上也有了前世大家费力去追求的所谓松弛感,同时还有了所谓的富人思维。


    什么是富人思维?就是你富了很长时间之后就会有的思维。比如你会变得大方宽容,你会有长远思维。


    穷人不是不想有长远思维,是你不得不目光短浅,你现在正饿肚子呢,肯定只想赶紧吃饱,还能想到十年后的事情?


    不信,你把一个富人扔到无人区饿他3天试试?


    松弛感,是有钱有闲、见过很多世面后的倦怠感。


    这两样东西,越费力追求越没有。


    你追求一样东西时是紧绷的,又怎么能松弛呢?


    再说了,紧张感有什么不好?


    大概是人们总喜欢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吧。


    宋知南回来后,朋友们陆续上门拜访。


    最先来的是格羽和罗静林。


    诗歌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,文学的发展也进入低潮。两人只能寻找新的出路,她们受到李群英的影响也试着下海扑腾了两下,两人一起创办了林格广告公司。两人都是名人又有一定的人脉,公司业务还不错。


    两人跟宋知南一样都是单身,不过,她们跟宋知南不同的是,两人对自己选择的路不是那么确信和坚定,时不时地出现迷茫。


    每当这时候,她们就会来找宋知南聊聊。


    两人携带礼物上门,宋知南笑着招呼:“格总,林总。”


    罗静林笑道:“在你和李总这儿,我们哪好意思叫总?这次美帝之行感觉如何?”


    宋知南说:“还行吧,开讲座的时候骂了他们一通,这帮人对我们充满傲慢与偏见。但毕竟是用英语骂,不如母语流畅,效果打了折扣。可能是这帮人挨骂挨得少吧,我只用了五成功力,就把他们惊住了,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。”


    两人毫不意外。


    宋知南想起自己还给两人带了礼物,赶紧去拿出来。


    格羽的是一盒巧克力和一瓶香水,静林的是一个包。


    宋知南说:“下星期是静林的生日,提前送你的礼物。”


    罗静林感动地说:“你这么忙竟然还记得我的生日。”


    “我当然记得,格羽的我也记得。”


    友情是相互的,她每年过生日时,两人都会送上精心挑选的礼物。


    现在两人处在宋知南社交圈层的第二层,很亲密但不是最亲密。


    她的核心朋友目前还是只有李群英一个。


    说来也奇怪,现在两人的人脉圈子比以前扩大了好多倍,但核心朋友仍然只有对方。


    用李群英的话说,这种朋友关系是能托孤的那种。


    她说,如果有一天她出了意外,她会留下遗嘱把一部分遗产交给宋知南,让她帮忙照看李成章,以免女儿被人欺负。


    而李成章现在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,说将来要给宋知南养老送终。


    格羽和罗静林欣然收下礼物,笑着道谢。


    宋知南问罗静林今年生日宴会还办不办。


    罗静林轻轻叹息一声:“南姐,我现在其实有点怕过生日,有时别人问我年龄,我也不想回答。”


    尤其是她现在是单身,别人一问起,她自己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羞耻感。


    有时她会问自己:“我没杀人放火,我没做错任何事,为何我会有羞耻感?为什么?又凭什么?”


    罗静林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,“南姐,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你一样坚定自信呢?为什么我总是时不时地怀疑自己选择的路?”


    宋知南说:“你迷茫、彷徨都属于正常现象。我们这代女人虽然独立了挣钱了。但我们有自己的困境。


    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做为客体,而不是做为主体培养的。


    我们思考问题时,习惯性地去想我是谁的谁?我要为谁?而不是想,我是谁,我要干什么。


    我们身上背负着历史的包袱。我们重新开辟了一条小路,但这条小路上人迹罕至,荆棘丛生。隔壁的大路上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。那条路上的人不停地提醒我们,你们偏航了偏航了,要赶紧走到大路上去。


    这种时候,迷茫、惶恐都是人之常情。但注意不要输给那些瞬间。自己在理性时定下的目标和原则,不要在感性时推翻它,还有不要在半夜三更思考人生,这个时候人的意志最薄弱,会做蠢事。要是有前男友的话,脑子一抽说不定会在这时候答应跟他复合。”


    格羽听到这里,突然用双手捂着脸:“南姐,谢谢你点醒我,我不会跟那个人渣复合的。”


    宋知南诧异道:“什么?那个明河真的找你复合了?”


    格羽点头:“他现在非常落魄,给我写信道歉,想跟我复合。我只考虑了一会儿就拒绝了。如果我原谅他,那我以前所受的痛苦算什么?我不能背叛我自己。”


    罗静林欣慰地说:“格羽,你终于长大了,我也放心了。”


    格羽捶了一下罗静林:“去你的的。”


    再说起明河,格羽几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,就像说起以前的任何一个熟人一样。


    “诗歌的黄金时代过去后,他们那帮人无法忍受现实与理想的落差,又不愿意像普通人一样好好工作赚钱,花钱手大脚,动不动就借酒消愁,大骂如今的社会太现实。感觉整个人精神都不正常了。”


    罗静林补充道:“还有扶光,曾经的诗坛领袖,现在也过气了。听说他的精神也有点不正常。”


    宋知南还记得这家伙,他有一次半夜抽疯,给宋知南打电话说,愿意为她去死。


    宋知南回他:“你做人要厚道,你本来就想死,却说是为我而死。”


    她打电话报警,还托记者白衣找到他的家人。她自己始终没露面。当然,扶光最后也没死成,虽然没死成,但也活不好。


    罗静林来时满腹疑惑,走时豁然开朗,笑容满面。


    格羽感慨:“哪天南姐在影视圈混腻了,可以考虑开通个心灵热线,专门为听众答疑解惑。”


    罗静林笑道:“那肯定没问题。”


    格羽和罗静林离开后,白衣、于红林等人也纷纷打来电话。


    白衣激动地说:“宋老师,恭喜您,您在河西大学的演讲入选《龙国百年名人演讲录》,有个内部消息说,这篇演讲有可能入选初中语文课本,但肯定会有删改。”


    宋知南哦了一声:“我的文章竟然能上语文课本?我还以为得等我死后才能上呢。”


    上语文课本听上去很高大上,但是经常考试的人都知道,凡是上过课本的作者,你看课外书时都会有意识地避开他。要不然,就显得你在加班学习。


    白衣笑道:“还有啊,我邻居家小孩的试卷上看到了你的文章,她拿着卷子来问我,我很自信地告诉她答案,结果你猜怎么着?我答错了。”


    白衣凭着印象把试题复述一遍,“首都的风殷勤地帮我换着发型,时而左偏分,时而右偏分,有时是地方支援中央——全力往头顶吹。你认为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?”


    宋知南:“我就是想表达风真大。”


    白衣追问:“那为什么要说地方支援中央?”


    宋知南:“我只是想幽默一下。”


    白衣告诉她标准答案:“你错了,你是想表达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,表达全国人民对中央政策的支持和拥护。”


    宋知南:“……”无形中被拔高了这么多吗?


    她自嘲道:“这幸亏不是在大运动中,要不然,该有人说作者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,革命立场极不坚定。”


    生活有时候很幽默,它时不时地给你开个玩笑。以前她被别人的文章伤害,现在轮到她伤害别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