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米文学 > 古代言情 > 弹幕教我做女王(基建) > 183. 第 183 章 宋国迁都
    黑壮她们攻破城池之后,只要土地和钱财,不会要人命,和宋王比起来,黑壮称得上仁慈。


    在姜队到来之前,宋国那群小贵族们,就开始默默的清点军家当。


    “粮食这些东西太重要,也不好藏,咱们就把这些东西留在宅子里,送给姜国人,咱们只需要护好家中的金银就行。”


    金银体积小,价值高,跑路带它,最合适不过。


    等姜国贵族进城的时候,那群家底颇丰的小贵族们,都默默的搬家,不敢住自家那个大宅子,主动带着少量的心腹,住进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。


    损失家财不算什么,把人折进去,才是真的亏本。


    被姜国抓去作俘虏,宋王还不一定会赎人。去年两国君王就价格之间的拉扯,看得大家心惊肉跳。


    黑壮带兵进城的第一件事,就是对手底下的兵卒下令,清扫街道,以防有埋伏。


    “办事的时候,不可惊扰庶民。”


    “将军放心,属下明白。”


    每攻下一个城池就要来这么一遭,姜国的兵卒早就熟悉了这套流程。


    本地的县令和守军将领在一旁赔笑,根本就不敢说话。


    他们也是转移了家产的一员,大宅子里,给姜国兵卒留下了足够的战利品。


    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要求:拿了我家的粮食和武器,就不能抢我的私房钱了哦,我们已经足够配合了!


    “你们不用紧张,我姜国的军队,是最守军纪不过的。”黑壮笑呵呵的向大家保证。


    以前的攻城战,血肉横飞,大家都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拿命在博,杀红了眼,一个个肾上腺素飙升,进城之后烧杀抢掠也是兵卒释放自己的一种手段。


    很多将军,也愿意用敌国百姓的小命和资产,作为自己笼络手下兵卒的一种手段,不愿意用太严苛的军令去束缚手下,要不然人家凭什么为你卖命。


    可姜国攻城,很多时候都用不上普通兵卒动手,几轮火.力覆盖下来,一场仗就打完了。


    热血才刚上头呢,敌军就已经投降,所以此时姜国的兵卒都格外冷静,拿着县中大户的名单,挨个敲门。


    “开门!我数到三,再不开门,当叛军处理!”


    大声的通知完,姜国小将军就快速的数道:“一二……”


    三还没说出口,大门就赶紧打开了。


    看自己开门还算及时,看大门的奴隶默默的呼了一口气,他开门的速度已经够快了,但还是差点没赶上。


    他就没见过数数那么快的人!


    “你家主人呢?我们接到情报,你家主人和人密谋,企图在姜队前进的路上设伏,我要抓他前去审问。”


    “主人不在家,早就已经离开了。”


    “嗯。畏罪潜逃。把他们府里的人全都控制起来。”小将军淡定的下令。


    府里的众多奴仆根本就不敢反抗,甚至在他们主人离开之前,就已经给他们做过心理建设了。


    “碰上姜国的兵卒办事,你们也别反抗,免得人家较了真,要了你们的命。”


    其实那群贵族最怕的,是姜国官员细查,把他们本人给揪了出来。


    他们已经做好失去粮食布匹和大量奴仆的准备,但还真没做好去姜国做俘虏的准备。


    宋国的小贵族这么上道,搜查的将军也不为难人,拿了东西就撤,一点也不深究。


    但查的人多了,总会碰上几个抠门的。


    “这谁家的?就这么一个库房的陈粮,谁信啊?”


    带路的奴仆也不知道主人家的情况,小心翼翼的回答道:“我家主人在封城之前,就已经提前带着东西离开了?”


    “不可能!来之前,我们事先调查过的,老实交代,你家主子人呢?”


    缴获的东西没达到预期,负责搜查的将领,自然会往下细查。


    要不然以后谁都敢敷衍他们。


    搬运大批的物资,需要人力,把府中的奴隶护卫稍微拷问一番,就能查出那家主人的去向,然后就会有将领带兵前去抓人。


    “将军,您误会了……”


    “不用解释了,都抓起来吧,罪名是妨碍军务。”


    这群人如今就藏在城内,根本就跑不了,只能被瓮中捉鳖,攒起来的所有私房钱被掏光不说,本人也直接变成俘虏。


    有这样的反面例子,其他大出血的贵族,心里也好受多了。


    “想保命,就只能先喂饱姜国的兵卒,我还以为这都是共识呢,没想到还真有人小气到把自己坑进去的。”


    “我之前还后悔留在府里的东西太多,现在想想,幸好当初没抠门。如今姜国兵卒没来找我们,我们也算是躲过一劫了吧?”


    姜国每攻破一座城池,就能收获一大批钱财,赚得可比那些劫掠的盗匪多,偏偏他们这样捞钱,后方还格外稳定。


    宋王因为纵容盗匪抢劫,国内乱象四起。


    姜国正大光明的抢钱,无人敢吱声。


    甚至那些趁乱起来的小股盗匪,也都销声匿迹,不敢在乡间扰民。


    各国的庶民都要服兵役,所以他们和平的时候就是耕地的农民,打仗的时候,就是前线的士兵,世道乱起来的时候,也可能会化身为盗匪。


    姜国的军队一打来,各路盗匪瞬间放下屠刀,拿起锄头。


    “连宋国的大军都打不过人家,咱们这么点人马能做什么?要是被姜队逮着,咱们的人头就只能是他们的军功。”


    “还是老实回家耕田算了,听说姜国打下来的地方,都会给庶民分土地。”


    姜国的官员,安抚百姓都是一把好手,先给大家分地,让大家能吃到一点甜头,然后就给大家画饼,说以后当地会修水渠、会用姜国的新式农具,会分姜国弄来的海外良种……


    这大饼也不是瞎画的,前面几年姜国百姓的日子过得确实好,天下人都知道。


    现在这种好事能轮到自己,这群新出炉的姜国人,一点都不排斥。


    姜国的军队在前行的道路上,没有遇到太多阻碍,一路稳扎稳打,直逼宋国都邑。


    拿到最新战报的宋王,桌子派得震天响,“我宋国的大军是干什么吃的?又降了?”


    “血肉之躯,确实挡不住大炮。”右相一开口就是大实话,劝道:“姜国此次一口气吞了一百多城,怕是奔着都邑来的,王上,我们不如迁都,先避避风头再说。”


    “迁都不也是苟延残喘吗?”宋王的语气有些难过。


    多年前,宋国扩张的时候,也灭了不少小国,如今自己面临灭国危机的时候,宋王总算体会到了无力挣扎的那种耻辱。


    宋王忧愁的叹了口气,抱着仅剩的一点希望问道:“卫齐郑三国依旧不愿意出兵相助?”


    “他们都回绝了宋国结盟的请求。而且今年北方的胡人异动频频,卫国被胡人拖着,可能无力参战。”


    “他们可真是,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了吗?”没有外援,宋王觉得此次宋国危矣。


    “王上,迁都的事?您要不要再考虑考虑。”


    宋王沉吟着不说话,心中纠结万分。


    前线还在抵抗姜国呢,他这个做宋王的,直接带着大家跑路,说出去是真的很丢人,很没有君王的尊严。


    “王上,留给我们犹豫的时间不多了,若是姜王不打算收手,最多不过两个月,姜国的军队就能打到都邑来。”


    尊严没有自己的小命重要,宋王咬了咬牙,下定了决心,郑重的说道:“迁都,先避一避姜国的风头。”


    宋王评估了一下自己和诸国君王的关系,说道:“往卫国那边迁。”


    要是在真打不过了,他也还能去卫国避难。虽说宋国和卫国曾经也有龃龉,可他如今的王后是卫国贵女,去卫国更容易受到庇佑。


    他以前对卫国失约过一次,再想向卫王借兵复国就不可能了。而且姜国有大炮,在攻克大炮的武器出现之前,他也没有和姜国对抗的信心。


    宋王想要迁都,都邑的臣子和贵族们都会跟着一起走,那动静不是一般的大,不出半月,各国就都知道了这个消息。


    “没想到宋王就这点出息,连死守都邑都做不到,姜国还没打到跟前呢,就带着人提前跑了,丢人!”


    “想当初,宋国也是一代霸主,力压群雄,如今却被姜国按着打,可怜可悲。”


    “呵就现在的几大强国,谁祖上没阔过,别说现在的宋国,就算强大如姜国,以后也逃不过命运的车轮。”


    以前宋国也是坐在裁判席上的大佬,如今却被姜国追着撵,惶惶如丧家之犬,连经营了多年的都邑都不要了。


    虽然大家都知道姜国强,但宋国暂避锋芒的举动,也让大家再一次清晰的感知到姜国如今的凶猛。


    各国朝堂都热烈的议论起了此事。


    “现在姜国瞄准的是宋国,但以后就该轮到我卫国了。”卫国左相建议道:“今年胡人的势头格外猛,我们抵挡得也艰难,不让放他们南下,给姜队捣乱,阻拦姜国前进的步伐。”


    卫王有些犹豫,“当初先祖被天子分封在此地,就是为了让我们阻挡北方的胡人,中原打得再厉害,那也是同出一家的自己人,可放胡人南下……”


    “不可!不能为了阻挡姜国,就不顾我国百姓死活。胡人南下,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遭殃。”卫王还在犹豫,卫阳就断然拒绝。


    “二公子,您此次和胡人交战,可没占到什么便宜,若不是青霉药救命,您连回都邑养伤的机会都没有,若是继续和胡人交战,我卫国损失必然惨重!”左相认真的说道:“何不利用这次机会,狠挫姜国锐气,也好让姜国收敛一些。”


    卫阳看向卫王,认真的说道:“父王,比起姜国,胡人才是卫国的世仇,我们不能因为姜国就放纵胡人。”


    听着朝中诸位大臣不同的意见,卫王头疼的揉了揉眉心,“此事我再好好想想。”